海南历史
海南省的历史沿革跨越两千余年,其行政归属与开发历程充满曲折,反映了中原王朝对边疆治理的变迁。以下是综合史料梳理的核心阶段:
一、古代:从边陲羁縻到逐步统合(西汉–明清)
1、秦汉:初设郡县与反复罢弃
- 汉武帝元封元年(前110年)在海南设珠崖郡(治今海口)、儋耳郡(治今儋州),标志中原政权首次直接管辖。
- 因官吏暴敛引发黎族反抗,汉元帝初元三年(前46年)罢珠崖郡,仅设朱卢县(治雷州半岛),实际放弃管辖。
- 东汉虽复置县,但统治薄弱,长期处于“遥领”状态。
2、南朝至唐:本土设州与黎汉冲突
- 梁武帝大同年间(535–546年),俚人首领冼夫人率千余黎峒归附,朝廷首设崖州于海南本土(治今儋州),结束“遥领”历史。
- 唐代分设崖州、琼州、振州、儋州、万安州五州,其中贞观五年(631年)设琼州(因琼山得名),海南简称“琼”始于此。
- 唐中后期黎族起义频发,朝廷设琼州都督府强化控制,形成“环海汉区、中部黎峒”格局。
3、宋元:琼州中心地位确立
- 宋代调整区划:崖州南移(今三亚),琼州统辖北部,全岛形成“一州(琼州)三军(军事管辖区)”体系。
- 海上贸易推动移民,宋元时期汉族人口增至17万,但开发仍限于沿海。
4、明清:隶属广东600年
- 明洪武二年(1370年),朱元璋为防海盗将海南从广西划归广东,升琼州为琼州府,领3州10县,建立全岛一元化管理。
- 清代沿袭明制,设琼崖道。移民激增(清中期达260万),形成“汉居沿海、黎居山地”格局,汉黎冲突加剧(平均4年一次“黎乱”)。
- 尽管海瑞等推动开山修路(“十字路网”),中部山区仍难深入,未达建省条件。
二、近代:建省动议与曲折实践(清末–1949年)
1、清末海防危机下的首次提案
- 1883年中法战争后,列强觊觎南海,张之洞采纳举人潘存方案,于1887年奏请设海南省,以固海防。但清廷困于甲午战败及内斗,未采纳。
2、民国时期的尝试与挫折
- 军阀割据期:1925年粤军邓本殷控制海南,说服北洋政府设“广南八属特区”(含雷州半岛),次年即被国民政府废除。
- 国民政府规划:
- 1932年拟设琼崖特别行政区,因陈济棠反对流产;
- 1937年完成环岛公路、设保亭等三县,因1939年日军入侵中断。
- 最终建制:1949年1月,国民政府设海南特别行政区(直属行政院),辖海南岛及南海诸岛,为建省过渡。
三、现代:建省与腾飞(1950年至今)
1、解放后的行政区划调整
- 1950年解放后设海南行政区,隶属广东省。
- 1952年成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(治今五指山),管理中部少数民族县。
2、1988年建省的实现
- 改革开放后,基于国防与经济需求,1984–1987年逐步撤销自治州和行政区。
- 1988年4月26日,海南省正式成立,省会海口,成为中国最年轻省份,陆地最小但海域最大(含南海200万平方公里)。
3、建省后的战略地位
- 管辖三沙市(2012年设),强化南海主权。
- 2020年建设自由贸易港,定位为国家开放新支点。
关键历史节点简表
时期 | 行政区划 | 归属/特点 | 意义 |
---|---|---|---|
西汉(前110年) | 珠崖郡、儋耳郡 | 首次直辖,后罢弃 | 中原政权管理起点 |
南朝梁(540年) | 崖州 | 本土首设州治 | 结束遥领,冼夫人促成归附 |
明洪武(1370年) | 琼州府(领3州10县) | 划归广东,延续600年 | 全岛一元化治理开端 |
清光绪(1887年) | 琼州府 | 张之洞首提建省 | 近代建省思潮萌芽 |
民国(1949年) | 海南特别行政区 | 直属中央,含南海诸岛 | 建省前奏 |
1988年 | 海南省 | 中国最年轻省份,辖南海 | 百年建省梦圆 |
海南历史是一部边疆融入史:从汉代“弃置珠崖”到明代归粤,从清末建省动议到1988年终成现实,其归属变迁始终围绕地理孤悬、民族治理、海权战略三大主线。而“琼”与“海南”的双重符号(前者承自唐代琼州,后者凸显海洋定位),恰是陆地开发与海洋使命的千年缩影。